翻页   夜间
爱评书屋 > 二十四史列传 > 第七十九章【小国无世家】
 
  
宁戚只身入宋国,凭着雄辩之才说服宋桓公,使宋国重新回到齐国的麾下,令齐国朝野对他刮目相看。再加上他独特地自我推荐方式,使人很容易认为他只是一个“耍嘴皮子”的人,甚至是一个不踏实的人。
其实错了。
大错特错!
首先,虽然宁戚的口才了得,但他的专长却是农业,在这一点上就连通才管仲都自愧不如。在随后的日子里,宁戚被任命为大司农,掌管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奖励垦荒,发展渔业,专长得到尽情发挥。宁戚就任后不到一个月,就办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修正了管仲的一部分相地衰征政策,其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宁戚在这一方面确实超越了管仲,是实实在在的顶级专家,另一件就是严惩了伯氏一族的抗税行为,使相地衰征政策得以顺利推行。
而且宁戚对牛情有独钟,他在齐国大力发展养牛业,推广牛耕技术,宁戚又充分利用齐国冶铁业发达的优势,大力推广使用铁犁,从此后齐国快步进入铁犁牛耕的时代。另外宁戚著有《相牛经》一卷,记载了相牛的要领,比如“眼圆且大,眼白与瞳仁相通,脖长脚大股阔毛短者为佳”,《相牛经》也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畜牧专著。
第二,宁戚是个很朴实的人,与管仲的享乐奢侈相比,宁戚的生活简直可以称为粗陋,他谢绝了齐桓公为他修建的豪华府邸,甘愿栖身简陋的茅屋,甚至亲自下地,带领农人耕作,因此深受民众的爱戴。而每次齐桓公和管仲率兵南征北伐,宁戚都会留守临淄,全权处理国家大事。他也总能把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解除齐桓公的后顾之忧。
正因为此,管仲一直视宁戚为自己的接班人,然而宁戚却壮年去世,殁于管仲之前。消息传来,管仲就像塌了半边天,痛惜得近乎恍惚,“惜哉乎,宁戚也”,管仲不停地让爱妾婧为他弹奏《浩浩乎白水》,追忆宁戚的点点滴滴。
因为一度分管齐国东部地区的政务工作,且长期在胶水一带主持开垦荒地,发展农耕,宁戚去世后被安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境内马戈庄镇),其墓至今依然可见。
~~妖由人兴~~
也就在齐桓公伐宋这一年,流亡十七年的郑厉公领兵突袭大陵,俘虏了驻扎在这里的大夫傅瑕。
看着整整抗拒自己十七年的对手,郑厉公怒气冲冲,他下令杀掉傅瑕。
“难道您不想回到国都吗?”傅瑕大喊道。
郑厉公心头一动.
傅瑕接着说:“您如果赦我不死,我愿助您重登君位!”
郑厉公于是扣押傅瑕一家老小,只放傅瑕一人潜入新郑。看着傅瑕远去的背影,郑厉公长长舒了一口气,整整十七年,终于等到翻身的时候了!
两年前,公元前682年,郑国政坛发生了变化,有“春秋第一权臣”之称的祭足死了。祭足活跃在政坛长达六十年,在郑庄公四十三年的执政期间,祭足始终以第一谋士的身份为庄公出谋划策,为郑国发展尽心竭力,这也正是庄公厉害之处,聪明如祭足、贪狠如高渠弥无不对其俯首帖耳。而郑庄公去世后,祭足分别四次扶持不同的君主,把持郑国朝政近二十年,“春秋第一权臣”实至名归。也正因此,历代史家对他评论不一,然而无论其操守如何,有一点是没有异议的,他绝对是顶级的聪明之人、老辣的政治高手,这也正是郑厉公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如今,祭足终于死了,郑厉公的机会到了。
傅瑕潜回新郑后,先找到大夫叔詹,因为叔詹是郑厉公的儿子,当年郑昭公遇害后叔詹曾经提议重新迎回厉公,结果被祭足直接一票否决了,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第一权臣呢!不过现在的叔詹已经今非昔比,经过十几年的磨砺,尤其祭足死后,叔詹在郑国政坛上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凭着叔詹的支持,傅瑕杀死了郑子婴。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赢得新主子的欢心,傅瑕又进入后宫,杀死子婴的两个儿子,迎回郑厉公。
人们常说叛徒比敌人更可怕,盖因如此。
不过叛徒的下场往往是可悲的,郑厉公复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傅瑕,“傅瑕服侍君主有二心,寡人要为子婴报仇!”郑厉公这么做目的是以安定人心,彰显自己代表着正义,表明自己与子婴之死没有关系,另外杀掉傅瑕也有极大的泄愤成分在内,为那十七年的流亡。
因为接下来的事情足以表明郑厉公确实是一个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君主。
郑厉公将杀死傅瑕的事情通报原繁。
原繁是郑厉公的伯父,是郑庄公的庶长兄,早年间他跟随庄公征战沙场,庄公死后郑国政权几经更迭,内乱不止,原繁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老人,孤守着郑国宗柘,那是郑国宗庙的石室,内藏郑国供奉的神主。
“傅瑕服侍君主有二心,我已经根据周朝制定的刑罚处决了他,凡是帮助我恢复君位而没有二心的,我都同意给与他上大夫的官职。以伯父的能力和地位,我当然更愿意与伯父您共同商议此事,但是当初我被逼离开郑国,伯父没有向我通报过国内情况的任何只言片语,今天回到国内,您也没有任何拥戴的行为,我怎能不深感遗憾呢?”郑厉公对原繁说道。
“先君桓公任命我管理宗柘,这就是我的职责,宗柘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这些年,郑国一直有君主,他们也都是庄公的儿子,国家有君主,我却有另立君主之心,还有什么不忠比这更严重?国家有君主,国内哪个人不是他的臣下?做臣子的不能生有二心,这是上天的规矩。子婴在位已经十四年,而谋您回国的人难道不是生有二心?庄公还有八个儿子,如果他们都用高官厚禄贿赂您的臣子,让他们对您怀有二心,背叛您而立别人为君,您该怎么办?”原繁静静地坐在那里,如同一节枯木一样,他的声音低沉,语速缓慢,“国君的心意我明白,我接受这个宿命!”
随后,原繁自缢身亡。
做“叛徒”的傅瑕要死,做“忠臣”的原繁也要死,忠与不忠,臣与不臣,摆上了双重标准,无论怎样的辩解都尽成枉言,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要求忠于君主的是君主,要求背叛君主的还是君主。
接着郑厉公又要诛杀公子阏和强鉏,他们都是祭足的党徒,当初就是他们杀死了雍纠。结果公子阏被杀了,强鉏则逃到了叔詹家中,哀求叔詹为之求情。叔詹于是向郑厉公求情,郑厉公准许不杀,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强鉏被处以刖足之刑(砍掉双脚)。
得罪郑厉公的人都受到处罚,除了那个已经死了的祭足。
想过去一直生活在阴影之中,郑昭公、宋庄公、祭足,如今这些人终于被一一摆脱了,郑厉公终究做了这个国家的主人。
在郑厉公复辟前六年,郑国都城大门口曾发生了一件怪事:两条大蛇在城门口互相争斗,最后门外的蛇杀死了门内的蛇。当时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到郑厉公复辟时,有人牵强附会解释当年那场蛇斗,说门外的蛇是子突,门里的蛇是子婴,你看现在都应验了吧!留言流传很广,就连鲁国都知道了,鲁庄公还特意请教大夫申繻,郑子突能够复辟真得是因为妖孽吗?
申繻这样回答:“如果真有妖孽,也都是由人导致的,‘妖由人兴’,人不按人道行事,兴风作浪的妖孽才会出现!”
申繻算是唯物史观的代表人物了。
如果仅看郑厉公以上的作为,大家自然而然想到一些词汇:篡权谋逆,卖国求荣,刻薄寡恩,刚愎自用,恐怕这也是他最终得到“厉”这个恶谥的原因。郑厉公确实没有父亲郑庄公的雅量,也缺乏郑庄公的手段,但是郑厉公继承了父亲腹黑的一面,还有勃勃野心,十七年流亡生涯的洗礼让他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通过扫除异己整顿内政,郑厉公牢固掌握了郑国最高权力,他任命叔詹为上卿,与堵叔、师叔两位大夫同掌国政,这三人后被称为郑国“三良”。紧接着郑厉公宣布向齐国求盟,加入了齐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更重要的是郑厉公十分重视提升郑国军事实力。他日以继夜的工作,他要弥补这十七年的荒废岁月,他要恢复郑国的光辉。
公元前676年,周僖王驾崩,太子閬即位,是为周惠王。
不久虢公、晋献公前往洛邑朝见,周惠王赐给他们玉环、马匹以示嘉奖。这让郑厉公看到了希望,他主动靠拢周王室,积极参与王室活动。适逢周惠王原配去世,郑厉公就与虢公及晋献公一起为周惠王迎娶陈国女子陈妫为继王后,史称惠后。这时,楚国国君楚文王去世,郑国边疆压力骤减,少了边境之患,郑厉公更加坚定了恢复郑国霸业的信心。
很快,郑厉公的机会来了,周朝发生了王子颓叛乱。
王子颓是周證之弟。其母是周證hong王宠妾,子凭母贵,王子颓也深受周證hong王的宠爱,养成了骄横无礼的性格。王子颓喜欢牛,而且养了百余头,他亲自用谷物喂养,并给牛披上纹绣,所有随从也都是骑牛出行。可能是要突出自己宠物的尊贵身份吧,王子颓的牛群可以肆意地践踏农田、啃咬作物,各级官员都干涉不得。
这些还不算什么,关键是王子颓私交大臣,与大夫蔿国、边伯、子禽、祝跪、詹父等人来往密切。王子喜欢结交大臣,绝非好事,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周僖王即位后也一直没有对王子颓的行为有所制止,到周惠王即位后,作为叔叔的王子颓自然更不把侄子放在眼中,多次露出膨胀的野心。
周惠王岂容子颓这样放肆,他从王子颓的党羽下手,先是占了蔿国的园圃,用来饲养野兽,紧接着夺了子禽、祝跪、詹父的田地,然后又将边伯的房屋充为公有。周惠王这些雷厉风行的招数效果很显著—五大夫彻底倒向王子颓。正巧膳夫石速因为一顿饭没搞好,被周惠王革了俸禄,一气之下的石速也加入到了王子颓的阵营。膳夫就是主管王室饮食的官员,不要小看了这个官职,膳夫在周朝还掌管出纳王命,其位置仅次于三公六卿五官,据《周礼》记载: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王子颓和诸大夫广泛串联,开始造反。
周惠王大惊,幸亏周公忌父和召公廖率领将士奋战,击退了叛军。
五大夫只好保护王子颓逃亡苏子国。
这里特地说一下苏子国,其首任国君苏忿生曾任西周大司寇,属于六卿之一,封国于河南温县,与洛邑仅一河之隔。在今天的温县,依然有苏忿生的墓冢,墓前石碑上面介绍了苏氏起源,称苏氏部族起于夏,为昆吾氏一支,为己姓,以苏草为图腾,故称有苏氏,商代官至冀州侯,冀州辖温地,有苏氏便以温地为故里。
看到了这里大家会不想到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妲己,她的父亲苏护就是冀州侯。
没错,今天温县当地仍然流传着苏氏一门的传说,当地人称苏忿生就是苏护的幼子,妲己的弟弟。也有人认为许仲琳做《封神演义》,描写苏护“性烈如火”,其中就是融入了苏忿生的性格特征。后来苏子国一直走下坡路,到周桓王时期,桓王受到郑庄公欺骗擅自将苏子国温地、原地等十二邑田地(城邑仍属苏子国)划给郑国,换取了郑国的邬地、刘地等四邑,郑庄公借此突破了黄河,势力直达华北平原。苏子国自然非常不满,从此后与周朝不和。这也是五大夫将苏子国选为最初的出奔地的原因。
苏子国小兵微,不能庇护这一帮造反派,苏子国君是个拥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人,自己庇护不了,那就找一个可以庇护的国家,他亲自领着王子颓一行跑到卫国,投奔另一位拥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卫惠公。卫惠公对于收留自己政敌公子黔牟的周王室一向怨恨,于是他联合拥有第三位国际主义精神的南燕国君共伐王城。
南燕“小国无世家,不知其君号也”,在《史记》列出的诸侯中,南燕甚至榜上无名,像这样的小国都能敢参与更立天子,可见周王室之没落。问题就是这样的国家还真和卫军一道大败王师,打的周公忌父和召公廖保护着周惠王一路逃到了鄢地。
王子颓自立为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