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评书屋 > 二十四史列传 > 第九十六章【家务事】
 
  
我们还是从晋献公的家务事说起吧。
~~晋献公的家务事~~
晋献公在做世子的时候,曾经娶贾国女子贾姬为妻,贾姬的妹妹贾君也陪嫁了过来,但贾姬和贾君都没有生下孩子。晋献公后来又娶了两位戎狄女子,其中大戎女子为狐季姬,她为晋献公生了个儿子取名重耳;小戎女子被称为小戎子,她也生了个儿子,取名夷吾。狐季姬其实也是唐叔虞的后代,不过其祖上因为战乱而沦落于戎狄。她嫁入晋国后,她的父亲狐突也跟了过来,在晋国出仕,他还把两个儿子也带了进来,长子叫做狐毛,次子叫做狐偃。
但是,晋献公的世子既不是重耳,也不是夷吾,而是申生。申生是晋献公与齐姜所生,而齐姜原本是晋武公的妾。晋武公晚年的时候,曾经向齐国求婚,齐桓公就以宗室之女归之,是为齐姜。晋武公垂垂暮矣,齐姜年少美貌,于是当时还是世子的晋献公就与她勾搭成奸,并生下一子,因为这个孩子出生后就被寄养在申氏一族,故取名申生。等到晋献公即位的时候,正妻贾姬已经去世,于是他立齐姜为夫人,立申生为世子,并且还指派杜元款为太傅,里克为少傅,一起辅佐世子。
齐姜后来又为晋献公生了一个女儿,然后就去世了,晋献公于是将申生兄妹托付给了贾君抚养,贾君没有孩子,因此她视申生兄妹如己出。
晋献公五年,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晋军一战而胜,骊戎求和,并且献上二女,大的被称作骊姬,小的被称作少姬。骊姬貌若天仙,而且善于揣度,精于算计,没多久就取得了晋献公的恩宠,而且她多次评论政事,居然所言皆中。
贾国是唐叔虞的幼子公明的封国,与晋国同出一脉;狐季姬也是唐叔虞的后人;骊戎也是姬姓,按照大周“同姓不婚”的礼制,晋国是不可以与他们结为姻亲的,可是晋国地处戎狄,晋人对于礼制并不怎么看重,猛人晋献公生冷不忌也就不奇怪了。
后来骊姬为晋献公生下一子,取名奚齐,再后来少姬也产下一子,取名卓子。晋献公高兴之余,就立骊姬为继夫人,少姬为次室。而且还产生了废掉申生,立奚齐为世子的想法。
一天,晋献公与骊姬主动谈起此事,骊姬当即拒绝了,她流着说道:“国君非要为了妾身母子废去申生,妾身宁肯自杀明志!”这让晋献公非常感动,骊姬竟然如此贤良,晋献公对她的宠爱更甚了。
难道骊姬不希望儿子成为世子?
当然不是。
她听了晋献公所言欣喜若狂,但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骊姬考虑的要深远得多,申生被立为世子多年,晋人对他非常信服,如果无故被废黜,诸位大臣肯定不服。而且申生与重耳、夷吾关系非常亲密,同时与三位公子为敌,骊姬还不敢冒险。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讲,如果要想让奚齐顺利上位,骊姬就必须破解三公子的联盟。
她想到了优施。
优就是艺人,所谓优施,就是一名施姓的艺人。优施聪明伶俐,能言善辩,而且年少貌美堪比当今的小鲜肉,所以深得晋献公喜欢,可以自由出入宫廷,毫无禁忌。
骊姬与优施私通,并且将心思告诉他,“吾欲作大事,而难三公子之徒如何?”
骊姬眼光不错,优施果然很有计策,他认为要除掉三位公子其实不是难事,不过得有先后次序,“申生为人,仁慈而心思纯净。心思纯净就耻于被人诬陷,仁慈则为别人着想,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机会!”
就这样,有着良好教养心思纯净的申生成为了小人的首位攻击目标。
优施还献计说要分开三位公子,最好的借口莫过于以“封疆”名义,而且这样的事情最好由外臣开口,才能看出来他们的忠义。
优施所说的外臣就是“二五”。
二五”是两个人,一个名叫梁五,一个名叫东关五,两人都是晋献公的宠臣,晋人称其为“二五耦”,意思是两个叫五的狼狈为奸。
优施带着金银财帛面见二五,传达了骊姬的意思,一番威逼利诱之后,二五投诚了。
第二天,梁五便进言晋献公:“曲沃是祖先封地,先君宗庙所在。蒲地、屈地和戎狄接近,也是边疆要地。宗邑无主,则民众就不会有敬畏之心;边疆无主,则戎狄便会趁虚而入。这三座城池不能无人把守。臣请国君派世子申生坐镇曲沃,重耳与夷吾分别把守蒲地、屈地。国君驾驭中央,三位公子把守三个重镇,我们晋国可就太平了!”
晋献公问道:“世子外出,这事儿可行吗?”
一旁的东关五立马接口回答道:“世子是国君的副手,曲沃是国家的副都,曲沃除了世子还有谁能镇守?”
晋献公又问道:“曲沃还算好说,蒲地、屈地都是荒野,怎么镇守?”
“要是不建设城池,那就是荒野;如果修筑城池,那就是一方都邑啊!”关东五连说带比划。
二五看晋献公有些动心,又是一顿奉承:“国君这么做,就又多了两座城池,对内是一种发展,对外可以抵御戎狄,晋国的盛世就要来到了!”
晋献公被捧得晕头转向,就同意了梁五和东关五的建议,派世子申生镇守曲沃,太傅杜元款同行。派重耳守蒲地,夷吾守屈地,狐毛跟随重耳,吕省跟随夷吾。
监视修筑蒲、屈两城正是大司空士蒍。
所以当夷吾状告士蒍应付差事时,士蒍一番似乎是狡辩的言辞竟然让献公不再追究。
说明了什么?
说明晋献公根本就知道三公子出居镇守的含义,说明晋献公根本就是在为他所宠爱的儿子奚齐扫除障碍。
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晋献公扩充了军队,这是晋国的一个里程碑式政策。当初晋武公夺取政权,并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那是付出了代价的,就是军队编制被限制,《左传》记载“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依据《周礼》规定一军大约一万二千五百人,天子可拥有六军,大诸侯国拥有三军,中诸侯国拥有两军,小诸侯国只能有一军。这对于拥有虎狼之性疯狂扩张的晋国来说,无疑是戴上了紧箍咒,不过规定是规定,执行归执行,晋献公该扩军只管扩军,周天子也无可奈何。
晋献公扩为两军后,自己统帅上军,下军交给世子申生。晋献公以赵夙为御戎,毕万为车右,对外出征,这两人都是外来移民的后裔,赵夙是造父的后裔,造父当年就曾为周穆王御戎,大破徐偃王,因此周穆王赐造父赵城,后代遂以赵为氏。周幽王时期,造父后代赵叔带因进谏而被周幽王驱逐,就来到了晋国。毕万是毕公高后裔,毕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被分封在今天陕西咸阳建立毕国,后来毕国被西戎所灭,毕万于是投奔了晋国。
这一次战争,晋军灭掉了三个近邻国家,霍国、耿国、魏国。凯旋而归后,晋献公将耿国之地封给赵夙,魏国之地封给毕万。这一仗也成为了这两个家族的命运转折点。
世子申生进位上卿,同时晋献公命赵夙为世子申生修筑曲沃,比之前的更加高大壮观,称为新城。许多大臣都认为晋献公这么做是在巩固申生的世子地位,但士蒍看出了门道,世子是未来的国君,应该作为国君的副手统调全国,而不是像大臣一样分封土地。
士蒍拜会了申生,“恐怕世子不能做继承人了!国君把先君的土地分给您,又升您为上卿,预先把您推向臣子的最高地位,您又怎么可能继位国君呢?您与其得到罪名,不如逃走,效仿吴太伯的做法,还能博得谦让的美名,这可不失为一条好的办法呀!”吴太伯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长子,古公亶父想将大位传于三子季历及孙儿姬昌,吴太伯与二弟仲雍就选择避让迁居江苏,最后建立了吴国。士蒍知道以晋献公的性格,不达目的不会罢手,所以他希望申生出逃,这样晋献公得偿所愿,申生也避开了死亡的危险
然而申生拒绝了:“大夫为申生着想,申生感念万分。但是为人之子,只怕不顺从父亲的命令,不怕没有贤名,做臣子的,只怕不殷勤侍奉君主,不怕得不到俸禄。我没有才能却跟随君父征讨四方,夫复何求,又怎么能与吴太伯相比呢?”
难道申生不知道危险临近么?
不是的,紧接着的事情足以证明申生对于自己的处境十分清
一年之后,晋献公又指派申生攻打东山的皋落氏。皋落氏是赤狄部落的一支。
这一次申生的少傅里克坐不住了,他向晋献公进谏:“世子是祭祀宗庙社稷的人,所以称为冢子。国君在外世子就负责监国,有人监国世子就追随国君,这些都是上古流传的制度。至于带兵作战,这是国君与卿大夫应该谋划的,不是世子份内之事。国君失去任命职官的准则,世子统军也没有了威严,何必如此呢?”
“哎!”晋献公忽然仰面长叹,打断了里克的进言:“寡人有八个儿子,还不知道究竟立谁为世子呢!”
里克打了一个冷战,他连忙告退,去见申生。
“我恐怕就要被废掉了吧?”没想到申生见面第一句话会这样说。
里克只能劝慰,“国君命您镇守曲沃,是叫您熟悉军务,为什么要担心被废呢?”
里克虽然这么说可心里头依然是七上八下,他又去见了狐突说明晋献公的态度,狐突也是一惊:“世子危险了!”
里克走后,狐突立刻派人送信给申生,劝申生逃跑,“这一仗无论输赢对您来说结果都是一样,若是打败,那就有了处罚您的罪名;如果赢了,群臣依附与您,国君也一样不会放过您!”
申生接到书信后眼眶一红,但仍然没有逃走。
公元前660年,申生出征皋落氏,随行出征的还有狐突、先友、梁余子、罕夷、先丹木和羊舌突。
出征那天,晋献公让申生身穿偏衣,佩戴玉玦。所谓偏衣,就是左右颜色不一的服装,玉玦就是金镶玉,这样的打扮在今天叫个性,在当时可是不伦不类。因此申生一出现,他的打扮就引起了随行大臣的担忧,狐突叹气道:“时令是事情的征兆,衣服是身份的标志,配饰是内心的反映。国君要是重视此事,就应该在春夏季节发布命令、赐予衣服,所赐衣服颜色应该纯正单一。想让人忠于自己,就应该让他佩戴合乎规定的饰物呀!而如今到了年底冬季发布命令,又赐予杂色衣服和佩戴玉玦,冬季意味着肃杀,杂色意味着冷漠,金表示寒冷,绝暗示决绝,这是表明要舍弃世子的忠诚,通过时令衣饰疏远他呀!”
先丹木说:“国君说什么消灭完敌人再回来,敌人难道能够消灭完吗?就算敌人全被消灭,还有内部小人的谗言,世子还是快逃走吧!”先丹木也是出自晋国公族,但其渊源已不可考。
梁余子和罕夷也表示国君的意图很明显,不如逃走吧。
此时,羊舌突忽然说道:“违反君命是不孝,放弃职守是不忠,就算我们已经感到了国君的寒冷之心,也不能不忠不孝啊!”羊舌突是晋献公弟弟伯侨的孙子,因为受封羊舌邑(今山西洪洞境内),故以此为氏。
申生听群臣说完,轻声说道,“君父让我带兵,不是为了让我立功,是为了试探我。如果我违抗君命,那我罪过太大了,不如就此战死,留下一个好名声!”正如优施所言,申生太注重自己的名誉了,这就是君子往往陷于小人之手的原因,小人无所不用其极,而君子却为道义束缚,束手就擒。申生性格如此,遇到骊姬、优施、二五这样的对手,失败是注定了的。
就这样,申生抱着必死之心率军与皋落氏大战于稷桑之地。然而申生没有死,他所率领的晋军大败皋落氏,凯旋而归。
说起来也真是无奈,骊姬想让申生死,因为申生死了她就安心了,奚齐被立为世子就基本定型了;晋献公想让申生逃,他偏爱奚齐,希望奚齐成为接班人,但申生毕竟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是很难挑出过错的儿子,所以最好是申生识趣些,出奔他国,这样申生保住了性命,奚齐成为了世子,多好的结局;可申生偏偏是个正统教育出身的正人君子,他认为逃跑是不孝,只想一心战死沙场,却又偏偏就死不了。
晋献公、骊姬、申生,一个当世狠角,一个蛇蝎美人,一个谦谦君子,此时的心境竟然都是无奈。
不过这种情形不会持续太久,权力之剑没有最终落下,他们的矛盾就要继续酝酿发酵,酝酿的越久,爆发的就越激烈。
~~唇亡齿寒~~
晋献公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决定出兵征伐虢国。
春秋中期,虢国已经不在大国之列了,但它仍然扮演着绘声绘色的角色,因为虢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身处洛邑西北,是中条山和秦岭山脉交汇地,穿流于其中的黄河在此处收窄,而且水流平缓,因此虢国拥有着沟通山西和河南的天然渡口,同时虢国还管辖、扼守着崤(山)函(谷)通道的中段。这也是为何数代天子都和虢国关系密切的重要原因,周王室拉拢了虢国,就可以“跨河南北,有虢国桃林之隘,以呼吸西京。”
当然这就注定了晋虢之间必然要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晋献公一路开疆拓土,晋国的边境线已经翻越中条山直抵黄河南岸,但是虢国就像一根鱼刺一样,卡住了晋国出入洛阳盆地的喉咙。
此时的虢国国君为虢公丑,他是虢公林父的儿子。当晋献公屠杀公族时,部分不在聚城的公族得以逃脱,出奔之地就是虢国。虢公丑不仅盛情接待,还于当年两次进攻晋国,他想过一把扶立晋君的瘾,可惜都失败了,因为虢国无论军队实力还是国君能力都与晋国已经不在一个等级之上了。
当时晋献公就想采取报复手段,不过被士蒍劝阻了,士蒍认为时机不到。
一晃十年过去了,十年间晋国各方面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征伐虢国又被提上了日程。
这消息让骊姬知道了,骊姬又建议晋献公用申生为统帅,申生骁勇善战,精于指挥,此去必然成功。
此时的晋献公已经开始对申生失去了耐心,申生的谦让、孝顺、忠君在他看来都是令人生厌的。为什么他不是一个浑身毛病的坏孩子,那样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废了他,晋献公时常这样想。他想采取骊姬的主意让申生领兵,等打了败仗,就对他进行处罚,可是他思索许久,最终还是没有那么做,他担心申生出兵,每每得胜,只怕将来更难把控。
晋献公决定召见大夫荀息,征求他对征伐虢国的看法。
荀息,姬姓,本为原氏,名黯,字息。晋武公灭掉荀国之后,将荀地赐给原黯,因此原黯以荀为氏,故被称作荀息。荀息是个足智多谋之人,更是个忠心耿耿的人,一切以国君为中心,是国君的死忠粉,因此颇得晋献公的信任。
“虢国与虞国结为同盟,如果我们攻打虢国,那虞国肯定会来助战,反之亦然。以一敌二,情势对我们不利!”荀息所说的虞国是古公亶父第二个儿子仲雍后裔的封国,位置在今天山西夏县和平陆一带,也就是说虞国正好在虢国的北方,晋国的南方。在虞国境内有一条通道横穿中条山,如果晋军从此道翻越山麓,就可以直达虢国。问题在于,为了防范北方这个强大又蛮横的邻居,虞国与虢国结为了盟友,签订了互助协议。
晋献公听荀息这么分析,就问道:“如此说来寡人就对虢国放任么?”
荀息略一沉思,向晋献公提出了一整套瓦解吞并虢虞联盟的计划。
晋献公听完之后哈哈大笑,依计而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