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评书屋 > 二十四史列传 > 第九十章【风牛不相及】
 
  
非常上劲的齐桓公还问管仲:“江、黄二国早已不堪楚国欺凌,希望投靠我们。不如趁这个机会和他们结盟,让他们做内应,仲父认为如何?”
管仲认为不妥,“江、黄二国距离齐国远,距离楚国近,而且这两国正是因为依附楚国,才得以存国。若他们投靠齐国,楚国必定攻打他们,到时候我们救是不救?如果救,路途遥远,难以为继;不救,就是我们背信弃义。何况中原诸侯已经足够进击楚国了,何必非要拉上这两个小国呢?还是婉言拒绝吧!”江国位于今天河南正阳东南,黄国位于今天河南潢川西北,都在淮水流域,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管仲是个商人出身,懂得控制成本,更明白贪婪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在后世之中,因为伸手过长而深陷泥潭的大国不乏其例。
齐桓公还是坚持道:“人家不远千里前来投靠,如果推辞肯定会丧失人心的。”
管仲见齐桓公坚持也就同意了,只是提醒道:“他日这两国有事,国君勿忘今日救助之言。”
于是齐桓公与江、黄国君秘密见面,约定讨伐楚国事宜。这二位还顺道把舒国(位于今天安徽庐江县境内)助楚为虐的事情揭发出来,言称要打楚国,最好先伐舒国,因为人家说了,“荆、舒”并称。
于是齐桓公交代徐国袭击舒国,徐国与舒国临近,徐国女子徐嬴是齐桓公的第二妻室,所以徐国一向亲近齐国,得到齐桓公密令后,徐君果然突袭舒国,得胜之后就地驻军,与江、黄二君驻守本国等候调遣。
这时鲁僖公听说了齐、黄、江三国会盟,就委派季友前来告罪,说明没能参与救助邢国与卫国的原因,并表示如果有征伐之事,决不推辞。
齐桓公大喜,就和季友秘密商议讨伐楚国事宜。其实也不算是秘密了,除了楚成王尚蒙在鼓里,其他该知道要打楚国的诸侯都知道了。
几乎同时,楚军再一次兵临郑国城下,郑文公已经打得怯了,有心求和,被大夫孔叔劝住了:“齐国因为我们准备对楚国有所行动,如果国君背地里请和了,那天下诸侯怎么看我郑国?再有危险还有哪个国家愿意援手?还是坚守等待齐国的救援吧!”
郑文公一想也是,齐国号令诸侯,搞出这么大动静,如果郑国此时投降,那以后还怎么混呀。于是郑文公撑出一副威武不能屈的模样,我们不求和了!当然他同时派人再度向齐桓公求援。
齐桓公接见了郑国使者,他对使者说回去告诉你们国君,就说救援马上就到,这样楚国就不敢轻易攻城,待到明年开春,齐国将率中原诸侯伐楚,郑国只需出兵在上蔡等候集合即可。
使者兴冲冲向郑文公汇报了这一喜讯,郑文公这下底气足了,命人坚守城池,又扬言救兵将到,楚国果然也没敢轻易攻城。
时间就这样缓缓流逝,新的一年开始了,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56年,元月,齐桓公委任管仲为主帅,率领鲍叔牙、隰朋、宾须无、公子开方、竖刁等人,发兵车三百乘,甲士万人,分队向西南进发,一场南北强国的大战即将打响。
事实上,这场大战已经开始了,在一年前,管仲对楚国实施了经济政策。
他派出一百名商人到楚国购买鹿,鹿盛产于楚国,但楚人一般把鹿视为可食性动物,两枚铜币就能买到一头。这些商人进入楚国后一路宣扬:“齐侯喜欢鹿,不惜重金。”于是楚国商人也纷纷加入收鹿的队伍,鹿价一路上涨。
楚成王颇为兴奋,之前齐懿公好鹤亡国,这下好了,齐侯也玩物丧志了。可接下来的事情出乎楚成王意料,管仲又将鹿价提到40币,一头鹿的价格已经接近于千斤粮食的价格了。于是楚国农人放下农具进山捕鹿,甚至有不少士兵也偷偷停止了训练,将兵器换成猎具,上山猎鹿。
一年间,楚国获币无数,可是粮食大荒。楚人只得用钱币买粮食,但却发现无处买,因为齐桓公传令中原诸侯,不准与楚国通商。楚国很快遭遇严酷的通货膨胀,子文接连出台对应政策,才把市场稳定下来。
当然了,经济归经济,军事归军事。按照既定进军方略,蔡国首当其冲。
竖刁主动请求出战,愿先行率领军马讨伐蔡国。齐桓公同意了他的请求。
蔡国自恃有楚国撑腰,竟然并不设防,直到齐国军队到了,才组织军士准备防守。仗着齐军兵强马壮,竖刁尽显小人本色,在城下耀武扬威,吆五喝六,他下令攻城,闹腾了一天方才离去。
蔡穆侯在城墙上看到齐军军容整齐,军威浩荡,也收起了之前的漠视之心,他暗自心惊以这样的军队攻破蔡国并不算难事。不过当看到齐军竟然由竖刁率领时,蔡穆侯又松了口气,他对于竖刁其人还是非常熟悉的,之前蔡姬在齐宫便是由竖刁服侍,蔡姬被退回蔡国,也是竖刁送回的。蔡穆侯知道竖刁是什么样的人,标准的小人。
对付小人,就得用对付小人的办法。
当晚,一驾满载金帛的马车驶往齐营,送到了竖刁的营帐,蔡穆侯希望竖刁暂缓发兵。
竖刁笑嘻嘻收了金银,自然他得为蔡国办事。不过暂缓发兵不可能,因为齐国这次出兵不是为了对付蔡国,而是以伐蔡为名,行伐楚之实。就这样,一车金帛,竖刁就将管仲的计划和盘托出,详详细细地告诉了蔡国使者。末了竖刁还说大军到日,蔡国肯定被夷为平地,所有蔡候还是早走为好!
使者回来汇报情况了,蔡穆侯下巴都要脱臼了,眼珠子都要瞪出来,还有这么多道道儿?不过想想也是,齐国这么强,收拾蔡国还用得着纠集中原诸侯?没想到管仲这么阴险狡猾!没想到曾经的妹夫这么心狠手辣!蔡穆侯当天晚上就把值钱的一收拾,带领家眷逃奔到了楚国。
一夜间,蔡国已经无主,大领导都跑路了,小领导见状也跟着跑,民众当然也不能硬挺着等死,瞬间作鸟兽散。
等竖刁一觉醒来,蔡国已经成了一座空城。
没发兵就让蔡国如此闻风丧胆,溃败如此,可真是奇功一件,竖刁立刻派人飞报齐桓公。
~~风马牛不相及~~
楚国,惊慌失措的蔡穆侯将竖刁泄露的齐国作战计划详细告知楚成王,楚成王也是心里一惊,原来齐国是做的这个打算,他立刻派人召回斗章的兵马,并传令全国进入戒备状态。
此时,齐国大军与其余七路诸侯也陆续抵达上蔡,安营扎寨,这七路诸侯分别是宋桓公、鲁僖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曹昭公、许穆公。其中许穆公抱病而来,又是先到上蔡,因此齐桓公特别嘉许将许穆公的序列放在曹昭公之上。不料当天夜里许穆公因为奔波劳累旧病复发,竟然因公牺牲了。这可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齐桓公为此特地在上蔡留滞三日,为许穆公发丧,并且准许许国以侯爵之礼安葬许穆公。
送别战友,齐桓公带领七国之师全速前进,浩浩荡荡奔向楚国。
然而刚进入楚国边界,一件意外事件发生了。
道路上横着一辆马车,车旁站立一人,衣冠整齐,彬彬有礼,“敢问可是齐侯车驾?烦劳请通报一声,楚国使臣在此恭候已久了!”
来者是楚国大夫屈完。
当空前的危机降临楚国时,子文建议楚成王派特使迎候诸国联军,子文的目的是要让齐国知道偷袭计划已经泄漏,楚国上下早有防备,这样就能够让齐桓公有所顾忌,不敢轻易言战,同时也要跟齐国争论一番,大举兴兵所为何事?至于为什么把这个艰巨任务派交给屈完,因为屈完能够代表楚王说话。首先是屈完的身份特殊,楚武王之子公子瑕被封于屈邑,后代就以此为氏,所以屈完是楚国的公族,第二,屈完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果然齐桓公大吃一惊:“楚国人怎么知道我们的军队要路过此地?”
管仲在一旁答道:“能够做到这一点,证明有人走漏了消息。既然楚国派出使臣,定然是有话要说,臣与他对话,以大义责备他,让他理屈词穷,知难而退!”说罢他乘车出列,与屈完拱手见
管仲的智慧早已名闻天下,他出列应对令七国联军精神一振,诸侯及将士们纷纷支起耳朵。
双方拱手答礼,屈完首先发问:“寡君得知贵国军队驾临敝国,特地命在下问个究竟,齐国在北海,楚国在南海,即使发情的牛马也跑不到对方的土地上去,不知道贵军为何不远千里,要来到我们这个穷乡僻壤?”没错,这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典故的出处。屈完的意思很明白,楚国与齐国天各一方,风马牛不相及,齐国凭什么干涉我们?
管仲立即针锋相对:“昔年,周天子召命我齐国先祖太公,东至东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九级长官,凡是不听从天子号令者,齐国都有权征伐。自从王室东迁以来,有些国家不听号令,所以寡君奉王命会盟诸侯,修复先祖功业。楚国位居南荆,应该进贡包茅,而你们没有按期交纳,没有了过滤酒糟的东西,耽误了王室的祭祀,寡君特地前来征收贡品!还有,当年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寡君特地来查明此事!”管仲的辩点在于立足于正统性打击楚国,楚国虽自称为王,可是中原诸侯从不承认,在正统的眼里,楚国只是个子爵,而且是个不安分的子爵,因为天子规定要进贡的包茅都没有按时缴纳。而齐国可是天子所封正统的五侯九伯之首,还被赋予了征伐诸侯的权力,所以伐你没商量!管仲还特地起到几百年前的周昭王,带有明显威胁意思,周天子都死在了楚国,你以为中原诸侯会轻易放过你们吗?
包茅其实就是荆茅,主要盛产于荆山山麓南漳、谷城一带,是用于过滤酒糟的,当然在制作祭酒时包茅被称作灵茅,沾过灵茅的酒就称为神酒,最后被装进陶罐中用于祭祀神灵。楚国建国之初,地处偏僻,物产匮乏,唯独盛产包茅,所以周王室让其承担的包茅进贡。
这么说来从道义上楚国还真处于下风,关键是实力上楚国也不占便宜,所以屈完接下来的话就显得婉转了:“周朝失德,朝贡缺失,天下诸侯都是一样,这不是敝邑独有的情况!不过即使这样,寡君也知道没有进贡包茅是错误的了,以后会定期缴纳的!至于当年昭王的事情,敝邑并不知情,请到汉水边上问一问吧!”
这场辩论结束了。
看起来管仲占了上风,其实不然,至少并不完全,因为屈完的目的已经达到,齐国的突袭计划已经失败,要搞全面战争还真得掂量掂量!
因此当屈完麾车而退之后,管仲对齐桓公说楚人倔强,言语不能威服他们,还是要挥军压境,进一步逼迫。于是齐桓公传令联军继续前进,进入楚国内境,直抵陉地(今河南郾城南),在汉水北岸安营扎寨。
诸侯都表示不解,既然都到汉水了,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打过去,干嘛要在这里驻扎?
管仲解释说:“楚国既然派遣使者,就证明他们有所防备,一旦开战必然是要陷入胶着状态。而我们在汉水驻扎,以大军威慑南方,楚国就会派使者前来,到时候我们就可以逼迫他们求和!”诸侯们听后都不大认可管仲的话,私下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管仲并不在意,他相信对岸的子文明白他的心意。
这一次联军压境,楚成王拜令尹子文为主帅,穷尽全国之力屯兵于汉江南岸,等待联军渡河时趁机而动。不料前方得报,诸侯军队在陉地安营扎寨,按兵不动。子文微微一笑,“管仲知兵,不万全不发!”
对于子文来讲,齐国之强可以说天下皆知,而且齐国远比楚国富饶,一旦开战后果不堪设想,或许楚国要面临倾覆之虞,或许勉强战败齐国,但从此之后两国结怨,杀伐不断,楚国国力将难以支撑,这也是虽然他已经知道联军突袭计划,但却没有将计就计设伏诱敌,而是派屈完迎候齐桓公的原因。子文希望双方避免这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而通过前线传来的信息,子文看得出来管仲也有此意,当然他也明白管仲还希望齐国能够借此得到威服楚国的名声,扩大齐国的霸业,子文认为在这一点上楚国可以稍作让步,因为只要齐国势力退出后,楚国依然可以在南方继续领袖群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