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评书屋 > 二十四史列传 > 第八十八章【忠臣】
 
  
息侯派使者拜见楚文王,说:“蔡国仗着和中原诸侯交好,便不向贵国进贡,现在有一个计策可以让蔡国臣服,那就是请楚国假意出兵讨伐敝国,然后我们就立刻向蔡国求援,等蔡侯来救的时候,我们就和贵国联合出兵,定能一举捉住蔡侯,这样还怕蔡国不对贵国俯首帖耳么?”
这计策太过阴损了,息侯为了报复真是不择手段。不过这正中楚文王下怀,现成的计划,既得的好处,野心勃勃的楚文王没有理由不动心。
按照计划,楚国立马发兵,讨伐息国,息侯的使者赶忙出使蔡国求援,蔡哀侯果然兴兵亲自来救。可蔡国大军刚到息国,还未安营扎寨,便中了楚军埋伏,蔡军大败,蔡哀侯被俘。
得手的息侯大举犒赏楚军,亲自送楚文王出城。看着洋洋得意的息侯,囚车中的蔡哀侯才明白这是被息侯算计了!蔡哀侯大骂息侯无耻,楚文王无义。
回到楚国之后,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楚文王决定在太庙烹杀蔡哀侯,以祭祀祖先。
眼看蔡哀侯就要被杀,楚国大夫鬻拳出言劝阻了,“蔡侯是大王的俘虏,杀了他当然容易,但是如果这样杀了他,诸侯谁还愿意归附?臣建议放过他,并与蔡国结盟,这样即得了盟友,又让诸侯信服,不是更好吗?”楚人一向被视为蛮夷,有相当的原因是他们的做法一直不为中原诸侯所认可,如果杀死蔡哀侯,其他诸侯可能会因为恐惧而联合对付楚国,鬻拳基于这种考虑,审时度势的提出释放蔡哀侯,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选择。
楚文王坚决不听,蔡候如此辱骂自己,不杀不足以泄心头之恨!
要搁别的人也就算了,可耿直的鬻拳认准了的事情岂能后退,他撸胳膊挽袖子,左手抓着楚文王,右手竟然抓了把刀子直接架到楚文王脖子上:“臣就算是和大王一起死了,也不忍心看见您失德于诸侯!”
或许是被这番举动给震惊地清醒了,楚文王表示鬻拳说得对,一切听鬻拳的!
鬻拳这时候也冷静下来了,他赶紧向楚文王谢罪道:“大王能听从臣的进言,这是楚国之福。但是刚才臣犯了大不敬之罪,请吾王惩罚!”
楚文王道:“寡人知道您是一片忠心,怎么会怪您呢?”楚文王知道鬻拳是个耿直无私的人。
鬻拳却大喊道:“大王虽然赦免臣,可臣不能宽恕自己!人臣有无礼于君者,这就是榜样!”说话间刀光闪动,鬻拳挥刀斩下自己一只脚。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鬻拳行动无礼,却是一片忠心,日月可鉴。楚文王回过神来,赶紧命人救治,并将鬻拳的脚收好供奉起来,警示自己。鬻拳残废之后被楚文王任命为掌管楚国都城的大阍(守城的官员)。
楚文王深思过鬻拳的建议,不仅决定了要释放蔡哀侯,而且大摆宴席为他送行,希望他诚心诚意的归顺楚国,也给列国一个尊礼的楚国形象。
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和楚文王同席,蔡哀侯百感交集。
为了彰显诚意,楚文王传令歌舞伺候,只见衣香丽影,舞者蹁跹,楚文王让其中一个弹琴的女子为蔡哀侯斟酒,还问蔡哀侯,“君侯可曾见过这样的美女?”
虽然蔡哀侯也是好色之徒,可此刻哪里有心情欣赏美女,听楚文王大力推荐,才草草瞄了一眼。忽然间他心中一动,计上心来,他对楚文王说道,“此女确实很美,不过我曾见过比她美得多的女子,堪称天下绝色!”
楚文王很好奇,“君侯所见的绝色女子是谁?如何称得上绝色?”
蔡哀侯涩然一笑:“这世上最美的女子非息夫人莫属!她眼含秋水,面如桃花,我生平再没见过像她那样貌美之人!”
楚文王愣了一下,一脸向往地说道,“我若能见此女一面,死而无憾!”
蔡哀侯心中冷笑,不过面色如常:“以您的威势,就算是齐国、宋国的宗室之女都召之即来,更何况只是您统治之下的一个小小息国!”
就这样,蔡哀侯丢了一颗种子在楚文王心里,这是一颗复仇的种子,但对楚文王来说却是一颗春芽,抓绕着楚文王那颗躁动的心。
终于楚文王忍不了了,他一定要见一见这个蔡候所称的绝色女子,他要以盟友身份出访息国。
息侯听说楚文王要来,就亲自去道路旁迎接,亲自为楚文王整顿馆舍,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
在精心安排的筵席之上,息侯亲自向楚文王斟酒。楚文王接过酒爵,诡秘一笑道:“寡人曾经为君夫人效劳,难道君夫人不能为寡人斟一杯酒么?”
息侯有点难为情,但摄于楚文王之威,不敢违抗,遂命人请夫人来此为楚文王敬酒。只听得环佩叮咚,息妫盛装前来,果然惊为天人,楚文王的目光再也无法从息妫身上移开,他心花怒放地看着息妫斟满酒爵,并准备伸手准备去接,不料息妫却将酒爵递给旁边的宫人,转敬给楚文王。
楚文王一饮而尽后,息妫深施一礼,告辞离去。
她这一去把楚文王的魂也给带丢了,楚文王回到馆舍后,竟一夜无眠。
第二天,楚文王就在馆舍设宴款待答礼息侯。
息侯如约赴席,在酒席进行到一半时,楚文王借着酒劲儿又说:“寡人有大功于贵国,现三军在此,君侯就不能犒劳寡人吗?”
息侯再笨也能听出来楚文王心怀不轨,于是推辞道:“敝邑弱小贫瘠,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报答您,让我好好想想吧!”
没想到楚文王拍案而起,大喝道:“匹夫竟敢戏弄寡人!给我拿下了!”
息侯一个哆嗦,尚未来及反应,屏风后已经闪出楚国将领薳章、斗丹,就在筵席之上将息侯拿下。
楚文王则亲自带人进入息宫,寻找息妫。
息妫得知这场变故泪流满面,“引虎入室,是我们咎由自取!”她跑到后院,准备投井而死,结果被赶来的斗丹拉住了:“夫人难道不顾息侯死活,准备一起赴死吗?”
息妫听到这话不得不停下了脚步,自己保全清白,那丈夫就必须要付出生命代价,她只能流着泪跟随斗丹去见楚文王。
楚文王心花怒放,这美人终于还是落入己手啦,他好言安慰并许下诺言不杀息侯,也不会断绝息国祭祀。无奈的息妫只能顺从,楚文王就在军中立她为夫人,同车返回楚国,因为她面如桃花,所以楚人又称之为桃花夫人。当然楚文王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将息侯安置在汝水,封邑十家,延续息国祭祀。
莫以今时宠,
能忘旧时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息夫人》一诗描述了她进入楚宫的生活,整整三年,息夫人郁郁寡欢,从未主动说话,对她犹自深爱的楚文王逼问缘故,息夫人流泪道:“一个女人服侍两任丈夫,不能死掉,又有何话可说?”
楚文王不甘心让他们的夫妻生活如此无趣,他迁怒于得罪过息夫人的蔡哀侯。为了讨好息夫人,楚文王举兵攻破蔡国,将尚在莫名其妙中的蔡哀侯再度押到楚国拘禁,一直到九年后蔡哀侯病死。楚文王死后,长子熊艰继位,熊艰怠废政事,喜好游猎,又对弟弟熊恽颇为忌惮,一心要除掉他。三年之后,熊恽逃过兄长熊艰的追杀,躲到了随国。后来,他取得了随人的支持,袭击并杀死兄长,夺取了国君之位,史称楚成王。楚成王即位后以熊艰未尝治国,不成为君,称熊艰为“堵敖”,不用王侯之礼安葬。
而此时息夫人却以另一种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她倾力辅助年幼的儿子安定楚国,选拔贤才,劝课农桑,最终在剪除了意图篡位的权臣子善(楚文王之弟,字子元,当时担任令尹)之后还政于君,从此后隐居深宫,淡出人们的视野。
关于她的最终结局版本众多,各具传奇。
其中最不可能的却是流传最广的:自从息夫人被掳之后,息侯几欲痴狂,他经常手捧桃花,沿街高呼“桃花归来兮”,而息夫人也从未忘记他,终于,她在楚文王外出打猎时悄悄跑到息侯的守邑倾诉衷肠,两人泪流满面,做歌曰:
毂则异室,
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
有如皦日。
歌毕,两人相视一笑,携手跳入桃花涧中,双双坠亡。楚文王回宫后得知此事嗟叹不已,最终以诸侯之礼将两人合葬在汉阳城外桃花山上。
在史实中,楚文王去世于公元前677年,息夫人辅助楚成王剪除子善是在公元前664年,所以,所谓的息夫人与息侯殉情,楚文王为他们合葬只是一段传说而已。但是,后人依然在桃花山上建祠,四时祭祀这位美丽的夫人,这座祠堂被称为桃花夫人庙,至今仍是武汉风景名胜。
而在河南息县,息夫人被尊为平安神,是息县一张知名的城市名片。
~~ 什么是忠臣~~
接下来我们把鬻拳的故事做个完结。
公元前677年,楚文王与巴国在津地(今天湖北江陵枝江一带)交战,一年前巴人曾经袭击过楚国权县,当时楚国君臣都轻视巴人,疏于防范,权尹(权县地方官)阎遨因为缺乏军备人员弃守城池,只身潜水逃出,以至于巴人长驱直入,一度威逼郢都南门。楚文王盛怒斩首阎遨,因此阎氏一族非常怨恨楚王,暗中勾结巴人,约为内应。
楚文王率大军与巴人交战,本来已经处于上风,不料阎氏一族反戈,楚军大乱,巴人乘势追杀,大败楚军。混战之中,楚文王登高指挥,结果被巴人弓箭手瞄中,一箭射来,射穿了楚文王的腮帮,楚文王忍痛逃跑,巴人也不敢追逐,双方就此收兵。
楚文王狼狈回到郢都,而看守城门的正是独脚倔人鬻拳。
鬻拳在门内询问战况如何?俘虏了多少敌人?
楚文王捂着腮帮说没有占到便宜,自己还被射伤了。
没想到鬻拳听闻此言后竟然拒绝开门,“自从先王以来,我楚国战无不胜,还从来没有空手而归的。败军之将,不许进我的城门!”
楚文王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只好整顿人马又杀回去寻找巴人,可是巴人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楚文王又不好意思再回去,就和将士商量攻打北方的黄国,楚文王愤然喊道:“此行再不胜,寡人不归矣!”楚军将士备受激励,奋勇杀敌,把黄人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终于出了一口恶气,楚文王倍感欣慰,但是多日的征战杀伐,身心劳累,当天夜里楚文王箭伤迸裂,血流不止,他急传令速回郢都,结果走到半路上,楚文王就咽气了。
消息传来,鬻拳失声痛哭。在楚文王下葬之后,鬻拳自杀了,“我已经两次冒犯大王,就算他不诛杀我,我也没有脸面苟且偷生,我将追随大王于地下!”《左传》记载“鬻拳葬诸夕室,亦自杀也,而葬于绖黄。”绖黄就是坟墓甬道的门。鬻拳生前为楚文王看门,死后也为楚文王看门。
楚史中还有一则关于楚文王与另一位大臣保申的故事,保申是楚武王从申国为楚文王请回的师傅,位列太保之职,因此称保申。
楚文王沉迷打猎,有一次竟然外出三个月才回王宫;又沉迷于美女丹之姬,近一年不上朝。保申非常生气,要用荆条笞刑予以惩罚,楚文王赶紧说我愿意改,能不能把刑罚免了?
保申说:“臣受命于先王,如果不责罚你,就是违抗先王之命,臣宁愿开罪你也不愿违抗先王之命!”
楚文王只好趴在地上受刑。
保申先用荆条轻轻抽打楚文王几下,结果楚文王竟然洋洋自得说没什么疼痛。
保申责备道:“君子受刑,本身就是耻辱,大王竟然说疼不疼的问题,这是不知廉耻的表现呀!”保申还扬言要投水自尽以死觐见。
楚文王赶紧向保申认错,杀死猎犬,丢弃箭镞,放逐了美女丹之
保申敢于惩罚国君,还亲自行刑;鬻拳两次劝谏楚文王,一次以剑相逼,一次拒绝入门,两人都是以臣子身份逼迫君主,都是不顾君主的尊严甚至生命,这是今人看起来根本就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但是春秋时期的士人都认为鬻拳和保申是大大的忠臣,因为他们是以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出发点的,尤其是鬻拳,不惜以“犯上作乱”的行为也要让君主走向正确的路线上。
而楚文王能够坦然接受这种“冒犯”,不仅仅因为他是有度量之人(其实楚文王度量并不大),也不仅仅因为他是肯于虚心纳谏之人,更不仅仅因为他佩服鬻拳和保申的勇气和气节,在这些个人因素的背后,还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观认知,这是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政治氛围决定的。
在当时,臣民对于君主,君主对于臣民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违背了这个职责,就要受到惩罚。保申强调先王之命,其实就是强调职责的严肃性。保申惩罚楚文王,鬻拳逼迫楚文王,这都是在履行他们的监督职责,因为国君是否合格地履行了职责,评判的权力掌握在臣民的手中。楚文王接受刑罚,被拒入门后攻伐黄国,都显得坦然受之,因为他也明白自己对于国家对于臣民职责,触犯了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那时的人们还信奉着“君不君则臣投外国”,但是随着时间地推移,越往后,人们越不把鬻拳视为忠臣了,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臣子的忠心首先是对君主的忠心,如果鬻拳也算忠臣的话,那所有的乱臣贼子就可以借助忠君之名行谋逆之事了。
人还是那个人,事儿还是那件事儿,评价却不一样了。
因为评判的标准,评判的立足点不一样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