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评书屋 > 二十四史列传 > 第二十一章【武丁中兴】
 
  
在商代,商王是通过卜问祖先神和上帝、自然神来行事的。人殉与人牲,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专制君主的残暴,而是一种宗教行为,是其所谓宗教祭祀的需要。
伊尹在位时,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在祭祀中除了原有的上帝神外,加大了祖先神的比重,有能力的先王作为一种神秘力量的存在,受到商王室的膜拜。
夏、商和周对周围的方国和贵族并没有绝对的控制力,早期王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
夏、商、周三代,河洛一直是王畿,在王畿内的各城邑是由众多诸侯统治的,这些区域构成了一个个方国。这些方国中,较重要的有费国、滑国、甘国、邬国、蔿国(wěi guó)、莘国、程国等,君王的权威虽来自于个人的能力,但更需要各方国的拥戴。
殷商500年面对的真正敌人是谁呢?答案并不意外——东夷。居住于近东北亚的族群掌握了与殷商王室相当的军力,他们得到草原交通(马车)的支持,在公元前13-12世纪崛起,于前12世纪末叶的武乙时期,开始大规模进入华北、黄淮地区。直接后果是东夷人与当地的淮夷、莱夷、堣夷、鸟夷、岛夷等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强大的新兴势力。
殷商的政治格局,在武乙时期改变了,此前的主要威胁当来自北方和西北,尤其是前13世纪后半叶的武丁时期。当时草原上搬迁的轻便马车,武装了一波又一波的游牧民,威胁着整个帝国。而武乙之后,主要威胁已经转向东方和东北方。这波迁徙潮相当凶悍,直接进入了中原腹地,对殷商而言,是心腹大患,西北的周人仅仅是癣疥之疾而已。
殷商的迁都除了自然环境外,大多和东夷有关。商朝强大时,会主动向西迁都,占领战略要地,牵制敌人,商朝衰弱时,会主动向东迁都,以避敌锋芒。
商世祖盘庚,祖丁子,阳甲弟,阳甲死后继位,盘庚即位之初,商朝国都位于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
盘庚即位时,商朝经过九世之乱,政治腐败,贵族奢侈,王室内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加上天灾频繁,百姓能用于耕种的土地很少,周边还有东夷部落不时的来抢点东西,老百姓苦不堪言。
盘庚是位有想法的人,虽然商朝500年当中,也出了不少贪图享乐的商王,但是对于所有商王的教育是完整的,商王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盘庚也是这样,从小系统学习了先祖商汤如何治理国家,以及伊尹的“道德”观,重要的是他读懂了。
盘庚是有忧患意识的,面对强大的东夷和不安的百姓,不改变,亡国是早晚的事,他知道能做的就是扩大耕种面积,扩大人口,可是放眼现在的都城周围,能耕种的土地很少,仅有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叔伯兄弟和贵族手里,他的首要任务是找地方。
地方被盘庚找到了,就在殷(河南安阳)一带土肥水美,山林有虎、熊等兽,水里有鱼虾,盘庚决心到此来发展。
盘庚先问了自己的叔伯兄弟,一片反对的声音,又问了他的贵族们,也是一片反对的声音,盘庚开始晓之以情,动之以义,当然了,最大的理由就是,不搬家,就要亡国。能有远见之明的人是很少的,更何况他的这些叔伯兄弟、贵族们有自己的土地,日子过得正安逸,怎么可能搬家?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为了动员迁都,盘庚也不含糊,打出了“先王”和“上帝”的口号,这个他有优势,商王本来就是政教合一,本来是一国之主,也是最大的巫师,他明确告诉他的百姓和臣僚,迁都是“先王”和“上帝”的意思,他只是执行“先王”和“上帝”告诉他的事,对臣僚.他语气委婉,循循善诱,即使是责怪,也是,温而不怒。对臣民,便显出了领袖的姿态,口气强硬坚决,以断子绝孙来恐吓、要挟,这在当时事非同小可,以新的永久家园为诱惑,不容有叛逆,贵族们竭力反对迁都,盘庚就发布文告,严厉命令他们服从,他曾发表一个重要的演讲,就是“星火燎原”,如果你们在迁都的过程中捣乱,我是不会放过你们的。我一定会把你们都斩尽杀绝,不会让这种坏的思想,在新都滋长发芽。终于,马萧萧,车辚辚,他率众西渡黄河来到殷。
迁到殷后,他以强硬手段制止贵族们搬回旧都的企图,我不管你们和王室是否有血缘关系,你们如果捣乱,我还是会把你们全部都杀光的。
盘庚提倡节俭,改良风气,减少百姓的赋税,终于,商朝的王权得到了巩固,保证了商朝中期的繁荣和稳定。
盘庚迁殷之后,将都城固定在了殷城,此后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商朝就再也没有迁都过。在新的都城里,盘庚实行了成汤时期的德政,使商朝的政治和经济重新出现了勃勃生机。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商朝的政治局势都比较稳定。在这个大前提下,商朝的文化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
成大事的人,除了有想法,还要有办法,盘庚就是有办法的人,利用人们对先祖和上帝的崇拜,将自己的意思转化成先祖和上帝的意思,团结大多数可以团结的人,对老百姓,忽悠带吓唬,对少数贵族就是严格的颁布铁血命令,手段雷厉风行,终成大事。
商章王小辛,商王盘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盘庚死后继位,小辛继位后,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商朝国运又一次衰落,小辛在位时商朝再度衰落,人民开始怀念盘庚时代。在位3年,死后由其弟小乙继位。
商惠王小乙,祖丁之子,在位10年,死后由儿子武丁继位,在位时让太子武丁去田里耕作,为以后武丁中兴打好了关键的基础。
商朝的军事制度里﹐商王是最高军事统帅﹐后代商王继承了商汤的勇猛、好斗的传统。
经常拿刀出去砍人,生猛的不要不要的,有那么几个商王还力大无比,如商王帝辛。商王们自己出去砍人还不算,还会带着老婆一起出去砍,对话经常是:老公你砍了几个?啥?你砍了50个,不行,吃饭不着急,出去再砍几个先。商朝能够传承500年,这个武力值也是一方面啊!
高级军事领导职务由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担任﹐他们平时治民﹐战时领兵。士卒由贵族和平民充当﹐平时要练习射﹑御﹔并以田猎的形式进行演习。打一次仗,一次征发1000﹑3000或5000人﹐也有超过1万人的。抓来的其他部落的人多担任杂役。这个战争的规模和日本战国时代差不多,日本战国时代几千人打个架,就是大会战了,需要大书特书一番,这都说明商朝和日本战国时代一样,人口比较少。
商朝除王室拥有强大的军队外﹐各宗族或各方国也都掌握相当数量的军队。这些宗族或方国的军队须听从商王的调遣。这里面就有那个一直躲在幕后的周族。
商朝军队有步卒和车兵﹐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战车一般由两匹马驾挽﹐车上有甲士3人﹐居中者驾车﹐居左者持弓﹐居右者执戈。车下随行若干人。组合方式如同现代的战争,坦克开路,步兵随后。当时军队的组织以100人为基层单位﹐300人为中级单位﹐并有右﹑中﹑左的区分。
商朝军队的武器装具﹐主要有战车﹑弓﹑箭﹑戈﹑矛﹑刀﹑斧﹑钺﹑干盾﹑矢镞﹑头盔﹑甲胄等﹐其中戈﹑矛﹑刀﹑斧﹑矢镞﹑头盔等是用青铜铸造的。商朝对於武器的存放可能一定的制度。如其中70捆矛﹐每捆10个。商朝部队的装备已经超过了8世纪(公元700-800年)的维京人。
但是这个时代的商朝,也面临来自四个方向的其他部落的进攻,总体来说就是草原和森林里来的、驾着轻便马车的游牧民族。
商惠王小乙继位后,面临内忧外患,又无力改变,为了自己的家族,他做了个重要决定,让自己的儿子武丁自己种地、自己耕田。
年少的武丁内心一开始是拒绝的,那些表兄第、堂兄弟躲在屋子里纳凉,吃着樱桃,自己却在大太阳底下体会着汗滴禾下土。时间长了,武丁越来越习惯了劳动,身体变结实了,吃饭不挑了,吃嘛嘛香。重要的是与“小人”一起劳作,深刻了解“稼穑之艰难”,懂得了珍惜。懂得珍惜了,就怕失去,怕失去,就有了忧患意识。
人最怕的是不懂得珍惜,没有信仰的无所畏惧。正如夫妻二人,家的幸福来之不易,两人要努力,努力了,就懂得珍惜,珍惜了就会自觉的去保护。
武丁经过劳动的教育,体会大了去了,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体会了百姓的辛苦,知道了家族幸福来之不易,体会了祖先创业的艰难,知道了高手在民间,体会了“道”的实用原则。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