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评书屋 > 二十四史列传 > 第五十六章【一拍即合】
 
  
但是,虢公忌父再次推辞了右卿士的任命,他急匆匆告辞回虢国去了。
虢公忌父离开不久,郑庄公就来觐见天子了。虽然不在洛邑,但他的耳目早已把消息传回郑国。
“臣不才,不能胜任卿士之职,特来请辞!”郑庄公见面就是一个下马威。
周平王好生尴尬:“卿不来就职,寡人心里可是挂念得很。今天您来了,寡人开心还来不及,怎么会说出请辞的话呢?”
“臣因为国中有事所以不能履职,现今国事已毕,臣立即前来觐见,可在路上听说我王要把国事交给虢公,臣之才比虢公不及万一,不敢忝居此位!”郑庄公咄咄逼人。
周平王脸都憋红了:“就是知道卿国内有事,才想着让虢公暂时代理,再说虢公推辞了,现在他都回去虢国了。您又何必疑心呢?”
郑庄公依然不依不饶。
周平王沉默一阵,忽然说:“如果您不相信寡人,就让太子去郑国做人质,您看怎么样?”
春秋中晚期及战国时代,诸侯将自己的儿子交由对方国家为质可以说是在正常不过了,但在春秋早期,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至于王室太子做人质,更是从未有过。郑庄公万万不敢答应:“从政还是罢政,这是臣子的职责,怎么能让太子委身为人质呢?天下人会怎么评论臣,只怕会说臣要挟天子?”
周平王连声说不会:“卿治国有方,寡人让太子到郑国参观学习,你要不答应,是在怪寡人了。”
郑庄公还是不敢答应。
这时要有人从中调解,让周平王打消太子为质的念头,让郑庄公继续担任卿士,让双方都有台阶可下,自然皆大欢喜了。可是大臣们面面相觑,竟然无人出面。
终于有个大臣发言了,他提出个意见:要是太子不去郑国,则不能打消郑伯疑虑;要是真去了,则会让郑伯受到非议,要不就来个交换人质,两全其美。史籍中没有记载这个大臣的姓名,此人要不就是糊涂蛋,要不就是坏心眼。
周平王表示同意,郑庄公沉思片刻答应了,君臣之间竟然这样达成了协议。
此时郑庄公已经立了嫡长子忽为世子,于是他先把世子忽接来洛邑,接着周平王派人护送太子狐去郑国,这样安排是为了照顾了大周王室的面子。其实王室何曾还有面子,周郑交质,君臣之分尽废,周王室的仅有的遮羞布也被扯了下来。
在这场交质事件中,咄咄逼人的郑庄公,步步退让的周平王,还有一帮和稀泥的大臣,真切地反映了周王室的没落。周平王这么做固然是自身性格的原因,但也是东周政治格局的表现,中央王室已经被边缘化了,在诸侯国眼里王室已经成摆设。郑庄公虽是奸雄,却是少数能够也愿意为王室做事的诸侯,郑国是少数可以作为王室屏障的国家,要是郑国都甩手不干了,王室还能指望谁。
就这样补补打打,凑乎过吧!
周郑交质之后,郑庄公就一段时间在洛邑履职,一段时间回郑国主持国政,也算平安。太子狐在郑国一直备受礼遇,郑庄公希望通过施恩与他,加强与王室的友好。
在这段时间里,郑庄公又取得了外交上的重大突破——和东方齐国建立同盟关系。
打开地图,我们会发现郑国的地缘很有特色:遥看北方,是实力不俗的晋国;放眼南方,越过一串中小型国家,是已经陆续整合局部资源的楚国;而西方则毗邻王室京畿。郑国要扩展,唯有向东方,这也是郑国自郑桓公寄孥以来的既定战略。在郑国东方,有宋、卫、曹、陈、蔡等国,其中宋、卫两国屡次与郑国发生摩擦,卫国曾借兵给公孙滑,并入侵廪延,但被郑庄公轻松击败,而宋国国力不弱,又爵位尊崇,是个公爵国家,在诸侯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对郑国发展造成不小的障碍,因此打压宋国成为郑庄公的首要目标。不过郑国实力虽强,但并没有达到压倒性的优势,想要达到这个目的,仅凭自身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而齐鲁两国处于宋国的东北方,如果与齐鲁建立同盟关系,就能形成对宋国的包围。因此郑庄公早有与齐国结交之意,齐国国君齐僖公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君主,他非常希望联手郑国,借助郑庄公的大周卿士身份及郑国的地理位置,插手中原事务。
两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一拍即合,公元前720年,郑、齐在石门(今山东省长清县西南)歃血为盟,约为兄弟之国。
公元前718年,在位五十一年的周平王驾崩。
“平”是一个上谥,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但是周平王这个“平”给人更多的还是平凡,平常,平庸,当然也维持了表面的平静。
周平王去世后,郑庄公和周公黑肩到郑国迎接太子狐回朝继位。然而或许是因为父丧悲伤过度,又或许在郑国为质压抑过久,太子狐在回到洛邑后竟然病死了。
太子狐其实是周平王的嫡次子,周平王的嫡长子是泄父,也是平王的第一任太子,可惜早逝,于是狐成为了新太子。如今太子狐也去世了,群臣经过商议,拥立泄父嫡子王孙林继位,是为周桓王。
作为一个日暮西山的王朝首领,周桓王十分懂得利用天子特权舆论造势和调动诸侯为己所用,以打压、削弱隐患,改变王室的被动局面。在即位的第二年,他先后通过武力支持晋国公室和小宗这正反两方以弹压晋国,并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但是周桓王同时也是个心高气傲的青年,他太向往先祖的杀伐征战和不世伟业,对于王室的没落深感痛心,相应地他极度讨厌咄咄逼人的郑庄公。
当然,郑庄公也没有辜负周桓王的这一份讨厌。
正值麦收季节,一队郑军来到了温地,温地在今天的河南温县,因为境内有温泉故得名,这里是郑国与王畿的交界。
领头的是祭足,他来向温地大夫借千钟粟米,理由是今年郑国收成不好。
温地大夫当即拒绝了,温地直属王室,“未奉王命,不许。”
祭足并不惊讶,似乎一切在他预料之中,他跟温地大夫说:“其实在下不必求您,这儿有现成的麦子,在下割走就是啦!”
祭足一声招呼,郑国士兵笑嘻嘻取出镰刀,一秒钟变身农民,把温地的麦子割了个精光。
温地大夫眼睁睁看着也不敢吭声。
又过了两个月,早稻成熟了,祭足又带领郑军转悠到成周,趁着夜色把这里的稻穗一扫而空,要说这次郑军真的是手下留情,只割走了稻穗,稻杆还留着。等到成周守将知道,满地稻子都秃了头。
出乎意料,王室竟然没有反应。
两季的粮食都被搞,不应该呀?郑庄公也很惊讶。
其实周桓王早就得到奏报了,当时他勃然大怒,非要兴兵问罪,这可真是欺负到家门口了!不过他还是被周公黑肩劝住了,周公说不要因小失大,要沉住气,大王越沉住气,那郑伯就越坐不住,一定会前来谢罪修好的。
很显然周公是看透了两点,一,借助王室的力量是郑庄公的既定策略,所以郑庄公必然是要低头的;二是周王室除了地位尚能超然之外,其军事力量已经不具备什么优势了,实在不易轻举兴兵。
周桓王想了想,好吧,那就等等看他的表现吧!不过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各地官员要严加戒备,可别让郑国再顺走别的东西!
但是郑庄公也没有入朝谢罪。周公黑肩料得不错,郑庄公看周桓王没有责备之意,果然心里不安,他决定入朝谢罪,而且已经准备启程了,但是被一件坏消息给耽搁了,而这件事重要程度远在入朝谢罪之上,这则坏消息来自邻剧
为了表述清楚,笔者会插入一些图片,一般转载自百度图片搜索。
笔者声明:本人无任何侵权的主观意愿,如果所引用图片的版权所有者认为不妥,请@笔者,笔者当申请版务处理,删除图片。
~~卫国的前世今生~~
卫国的首任国君是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封,不过他起初的封国是康国,在今天河南禹州一带,康叔的称呼即由此而来。平定三监之乱后,周公将康叔封空降到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那里的殷商遗民,主要是从事手工业的陶氏、施氏、繁氏、樊氏、饥氏、锖氏、终葵氏等七个氏族。卫国疆域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鹤壁、安阳、濮阳、河北邯郸、邢台的一部分以及山东聊城西部、菏泽北部,是西周初期最大的诸侯国之一,其首都就是殷商旧都朝歌。而且卫康叔还统管着殷八师兵力。
卫国覆盖了当初“卫”“邶”“鄘”三监地盘,难道周公不担心卫国再度上演三监之乱?
周公相信康叔的忠诚,有一种说法是相对于管叔、蔡叔、霍叔三人,康叔与周公的血缘更近,两人和伯邑考、周武王四人是一母同胞的至亲兄弟,不过《史记》记载上述文王诸子都是文王正妻太姒所出
周公对卫国非常重视,亲自为康叔书写《康诏》、《酒诰》、《梓材》等治国条陈,交代他据此法治理卫国。康叔遵循周公教诲,“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运用商人方法贯彻周礼,卫国很快稳定下来。康叔随后被调到周庭任司寇,掌管邢狱诉讼事务。
从康叔封开始一直到第七任国君卫贞伯,卫国国君一直是伯爵。到了第八任国君卫顷侯,他以重金贿赂周夷王,卫国被提升成为了侯爵国家。
卫国另一位著名国君就是卫武公姬和了。
卫武公在位长达五十五年,勤于自勉,善于自省,博采众谏,极有贤君之风。据《国语楚语》记载:“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意思是卫武公对卫人说:只要是身在朝中,自卿至大夫、士,不要因为我年老就舍弃我,在朝中就要恭敬从事,早晚告诫我,哪怕听到一两句箴言,也一定要几下转告给我,来训导我。周幽王荒废国政,沉湎于酒色,卫武公又作诗《宾之初筵》,劝诫嗜酒之风。
犬戎乱镐京,卫武公入京勤王,又得以晋封公爵,荣耀尊崇。卫人感念他的恩德,作诗《淇奥》歌颂他: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淇奥》一诗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每章均以“绿竹”起题,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更是成为日后人们赞扬品德或性格的溢美之词。
不过,笔者要揭露一下,卫武公的国君之位其实也是抢来的。公元前813年,姬和之父卫釐侯去世,兄长世子余即位,史称卫共伯。但是一直深受卫釐侯宠爱的姬和不甘屈居人下,就用父亲赐给他的财物收买死士,然后在父亲的墓前攻击了兄长卫共伯,卫共伯受伤后躲进墓道自杀而死,然后姬和被拥立即位,成为了卫武公。
公元前758年,卫武公薨,享年九十五岁,他是春秋战国时代最为长寿的君主,他所执政时期也是卫国最为强势的时期之一。尽管卫国在之后的诸侯争霸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精彩的表现(与其之后遭遇狄人灭国有关),但它却拥有一个传奇,即诸侯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被秦始皇灭掉的国家,不过那时的卫国已经仅仅是个象征了,而且不久后就被秦二世灭掉了
卫武公去世后,世子扬即位,是为卫庄公。
卫庄公在位的第五年,他迎娶了一位大美女,这名美女出身齐国公室,按照春秋女性命名原则,她被称为庄姜。《诗经卫风硕人》非常细腻地勾勒出了这位美女的模样和她高贵的出身:
硕人其颀,
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
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
邢侯之姨,
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诗中前几句点出了庄姜的身份,她是齐庄公的女儿,要嫁给卫庄公为妻,“东宫之妹”是说庄姜跟齐国世子是一母所生(嫡出),更是凸显了她尊贵的身份。她还是邢侯的小姨子,谭公是她姐夫。后面是她外貌的描述:她身材高挑修长;纤手柔若茅草的嫩芽;肌肤就像凝脂般细腻白皙;脖子像幼虫般娇嫩柔软;牙齿细白整齐像葫芦籽;额头饱满,眉毛细长;盈盈笑时好醉人,美目顾盼真传神。
这首赞美诗是汉语中描写美女的开山之作和标杆之作,“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其后描述美女的作品,几乎都逃不出此诗定下的几个标准,千古美人也都逃不脱庄姜的影子。
凸显了新娘的美丽和尊贵之后,诗中还描写了送嫁的规模:黄河水浩浩荡荡,芦苇花洁白温柔,送亲的队伍就是在这优美的环境中行进的。诗中并未写卫国如何来迎亲,却写臣子们早早就退朝了,后面还特意加了一句“无使君劳”,让卫庄公好好休息,不要劳累,再联系结尾的鱣鱼鲔鱼,暗示着卫国人祝福庄公夫妇有鱼**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