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评书屋 > 二十四史列传 > 第三十一章【西征】
 
  
公元前977年,可怜的周昭王客死他乡,十分离奇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儿子周穆王姬满接班顶替,开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天子生涯。那一年,周穆王五十岁。周穆王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75年,他将周王朝的都城从镐京迁到了一百多公里外的西郑(今陕西凤翔)。也许是镐京里破旧的王宫让追求生活品味的周穆王感到压抑无趣,也许是周昭王惨死的命运实在不堪,他的儿子想要换换风水,转转霉运。究竟穆王为何迁都,史料中却是所言不详。管他哩,反正西周王朝的都城第一次离开了镐京。大约在八十年后,周懿王又将都城从西郑迁到了犬丘(今陕西兴平),直到西周王朝结束。因为西郑和犬丘都在宗周王畿的范围内,距离镐京又很近,所以为了叙述方便,太泽将西周王朝的都城统称为镐京。
周穆王是个奇人,他的那些神乎其神的奇异经历,绝对是中国早期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关于他的那些神奇故事,更是因为一部名叫《穆天子传》的古书,才被绘声绘色的娓娓道来,流传至今。
还记得前文中提到的发生在西晋早期的盗墓案吗?不仅《竹书纪年》得以重见天日,更有另外一部不朽大作得以重现人间,这便是《穆天子传》。伟大的旅行家周穆王,正是因为这部书而被后人津津乐道,更令后人浮想联翩。
究竟周穆王的神奇旅行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也许周穆王是为了周王朝疆域的无限扩张,也许是为了周王室权威的巩固加强,也许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无论何种原因,反正周穆王的漫长旅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漫漫旅途,山高水深,艰险异常,没有过硬的代步工具是万万不行的。周穆王作为堂堂天子,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顶级配置的超豪华座驾。这是用黄金美玉装饰的车辇,在太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被后世称作“穆王八骏”的八匹世间少有的宝马神驹更是奋蹄如飞。天子的座驾无与伦比,司机师傅的驾御技术当然更要出类拔萃。西周王朝最为优秀的车夫,恐怕非嬴造父莫属了。
嬴造父的祖先名叫伯益,曾经和大禹王一起并肩战斗十三载,平息了那场史无前例的特大洪涝灾害。嬴造父就是这位大英雄的九世重孙。嬴造父自幼喜爱驾御马匹车辆,他十分幸运的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驾校教练泰豆氏的学生。嬴造父在泰豆氏的驾校里苦学了三年,但驾驶技术却是丝毫没有长进。很多同学都要求驾校退钱,大骂校长泰豆氏是个学术骗子。但嬴造父却痴心不改,依旧对老师彬彬有礼,不敢有丝毫的怨言。也许是泰豆氏良心发现了,他决定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这位无怨无悔的老实孩子。
这天,泰豆氏在地上齐刷刷立起了许多大木桩子,密密麻麻的排列成行,远远望去,仿佛一条又窄又长的小路悬浮在半空之中。泰老师纵身一跃,来到木桩之上,只见他快步如飞,往返自如。嬴造父心中连连惊叹,更是不敢怠慢。他颤颤巍巍的爬上木桩,小心翼翼的模仿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生怕不小心会从木桩上跌落下来。看到这一幕是不是很眼熟,这难道是在学习驾驶技术,这分明是站在梅花桩上习武练功。
嬴造父很聪明,不出三天就掌握了“凌波微步”的技巧,但嬴造父却搞不明白老师为何要传授他这些不着边际的武林功夫。泰豆氏看出了他的疑惑,说道:“你能在高空之上快步如飞,力量虽然来自于你的脚下,但你的双脚却是顺应于你的内心。所以,你在驾车时一定要通过协调缰绳的稳定,去控制车辆的平衡。无论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快是慢,马匹奔跑的节奏必须通过缰绳牢牢的掌握在你的手里,而手中能够娴熟的操纵,则来自于你内心的冷静控制。”泰豆氏接着说道:“你看那些制作强弓硬弩的能工巧匠,他们必须先要学习如何编制簸箕和箭袋,还有那些擅长冶炼技艺的师傅,先要学习如何将一炉炭火烧红烧旺。所以,无论多么伟大的才能技艺,都是通过那些琐碎无聊的点滴功夫积累而成的。记住,狐狸腋下的皮毛虽然少得可怜,但只要聚集起成百上千张,同样可以缝制成一件抵御严寒的裘皮大衣。”(成语【集腋成裘】)
老师的谆谆教诲,嬴造父谨记于心。他跟着泰豆氏勤学苦练了很多年,终于成为了全天下驾驶技艺最为高超的马夫,从而肩负了为周天子驾御“八骏”的光荣使命。
大约在公元前964年,这个年份是根据《竹书纪年》推算而来的,准确性实在值得商榷,权且当个参考而已。那年的初春,万事俱备的周穆王即将踏上遥远的未知旅途。大周天子远行,威风凛凛的中央大军肯定是要随同天子护驾的,况且周穆王的心里另有盘算。
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周西北边陲的犬戎部族原本是要向周王室进贡的。可自从周昭王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南国,犬戎部族越发觉得周王室是个纸糊的老虎,根本不会咬人,进贡的事情也就置若罔闻了。周穆王当然不会听之任之,他的这次西行计划,首要任务就是要军事打击犬戎部族。他要让这些不知礼数的野蛮人知道,周天子的权威远播四海,昭王的悲剧绝不会在自己身上重演。
周穆王的宏图壮志如同一团烈焰般熊熊燃烧,却不料祭公谋父却在天子的心头浇了一盆冷水。这个祭公谋父是何许人也,这个名字又是不是似曾相识呢?他就是前文中提到的那个陪着周昭王一起淹死在汉水的倒霉蛋儿----祭公的儿子。当年,周公姬旦平定了三监之乱,周成王为了表达对于叔父的无限恩情,便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诸侯。周公的第八个儿子就堂而皇之的当上了祭国的国君,并且十分荣幸的成为了世代辅佐天子的世袭卿士。
祭公谋父可能是吸取了昭王南巡的惨痛教训,对于周穆王的西征计划是坚决反对的。他认为适度的军事打击的确可以让敌人畏惧,但过度的军事打击却是在穷兵黩武,滥用武力。长此以往,非但不会使敌人畏惧,反而会加强敌人对自己的刻骨仇恨。况且,滥用武力必然要大把的花钱,导致国库入不敷出。久而久之,只会使自己越发弱小,反观敌人却会日渐强大。所以,祭公谋父提出了自己认为更行之有效的对外政策。《史记》中关于这段话的记载比较详细,却十分费解,总而言之四个字----“以德服人”。
祭公谋父奉劝周穆王不要背离了先王们制定的“以德治国”的既定方针。周王朝的列祖列宗们,能够世世代代的统治天下,绝不是仰仗着健壮的体魄和坚硬的拳头,而是奉行道义,感化万民的结果。他将周穆王祖先的光辉事迹和伟大业绩一一列举,以事实为依据,以道义为准绳。希望当朝天子遵循着先王制定的治国理念,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不要误入歧途。况且,祭公谋父觉得犬戎怠慢周王室的行为,虽然可恶,但眼下还不至于劳民伤财的挥师远征。他建议周穆王要先从自身入手,敢于在自己身上找出问题,更要有敢于进行自我批评的勇气。正人先需正己。当周穆王的德行远播四海,道义名扬九州的时候,那些不敬天子的番邦异族,一定会被天子的浩然正气所震慑,会被天子的高尚情操所感化。到那时,他们一定会心悦诚服的敬畏于周王室,听命于周天子的。
祭公谋父的怀柔政策看似软弱,却是十分稳妥的。西方的犬戎部族毕竟不同于直属周王室的地方诸侯们。人家给你上供,纯粹是给你面子。人家本来就不归你直接领导,干嘛还要非逼着人家去巴结孝敬你。看看后世的诸葛亮是如何解决南蛮问题的。可惜周穆王出生得太早了,实在没有可供参考的历史经验。
周穆王的远征计划已经酝酿了很多年,肯定不会因为祭公谋父而改变初衷。既然你反对我西征,既然你担心我会重蹈我爹的覆辙,那干脆,你就和我一起出发吧。毕竟,当年你爹也是陪着我爹一起南下的。
周王朝的中央大军浩浩荡荡的离开了镐京,一直向西几百里,穿越国境线,终于来到了犬戎部族控制的地面儿。周穆王一声令下,训练有素的大周军队直扑犬戎腹地,一路之上所向披靡,大军直捣阳纡(淤)(在今陕西泾阳),大获全胜。关于这次讨伐犬戎的战争经过,史料中所言不详。后世只知道周穆王俘获了五位犬戎部族的首领,又得到了四头白鹿和四匹雪狼,成功的猎取了戎族的图腾神兽作为战利品。为了西部地区的长久稳定,周穆王又将战败的犬戎族人迁居到了一处高大开阔的草原居住,想要用这个办法去抑制犬戎族群的发展。《后汉书》将犬戎的迁居地称作太原,但这个“太原”不在山西,而是在今天的甘肃地区。
看似伟大的军事胜利,对于未来的周王朝究竟有何意义呢?《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始荒服者不朝。”也就是说,因为这次战争,蛮荒之地的异族部落再也不来朝见周天子了。可见这次所谓的西征犬戎,多少有些周天子寻衅滋事的味道。既然你仗着自己身强体壮去欺负人家弱小,那人家也只得忍气吞声了。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周王朝,你总有一天,也会年老体衰,病入膏肓的。倒要看看谁能活得更长久!
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反倒使周王室的权威进一步衰落了。也许一开始,周穆王真的应该考虑一下祭公谋父喊出的“以德服人”的口号。
未来如何,那是未来的事情。眼下的周穆王还要一路向西,去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